关于增建大众健身场所、建设宜居幸福金乡的提案
提案内容:
我县近10年来城镇化建设速度非常快,城区的居住人口大量增加。同时,随着大众锻炼养生观念增强,晨练和晚炼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对运动场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就目前看,我县现有的运动场地,早已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王杰广场和奎星湖公园是人员比较集中的锻炼健身场所,已经负载超量。更多的锻炼群体选择在了居民区附近的空地跳广场舞,场地狭小受限制,音乐也成为了扰民现象。青少年和中年人比较喜欢的各种球类运动场地,我县数量更是少之又少,王杰广场改造后仅保留一个篮球场和几张乒乓球台,根本无法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求。另外,我县徒步运动健身的人员众多,几个徒步队伍超过1000人,庞大的徒步队伍,每天早晚在马路上徒步,非常不安全。
具体措施:
为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健身运动需求,我县应把建设群众健身广场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内容列入市政建设规划,结合创建“卫生城”、“文明城”和开展“健康促进机关活动”,加大对公共健身场地和设施的投入,增加运动场地,建设2-3处健身广场和多处小型健身场地,给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娱乐、休闲场所,提高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通过群众健身广场建设,让居民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加生活幸福感,把金乡建设成“幸福金乡,宜居金乡”。
1、场地建设应科学规划,根据全民健身、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来规划建设健身广场。比如,老年人喜欢的跳广场舞、打太极、扭秧歌等项目场地选址,应结合居民小区位置、居民数量,分开布点。距离居民区不要太远,免得老人不方便;也要与居民区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扰民;青少年喜欢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场地选址,可以距离居民区稍远,但是建设应相对集中,每个点要有3个以上球场,便于运动时场地调剂等等。
2、进一步改造提升现有的健身场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块场地的潜力,增强其健身功能。比如,充分发挥金济河两岸健身功能,在确保城市绿化的同时,对现有的几个小广场和沙滩进行升级改造,改(扩)建成分散型中老年健身广场,把金济河两岸打造成我县居民的健身长廊。
3、对有条件的部分学校体育场、球场,在合适的时间段,单独设立出入口,向社会有偿开放,收取合适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健身需求压力的同时,也确保学校硬件设施的得以正常维护。
4、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比如体育彩票和企业冠名广场等形式,争取社会资金的投入。同时在坚持公益为主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金建设有偿使用的健身场所,定价合规合理,加大对价格的监管力度,确保居民的健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