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田园综合体 更要注重田园保护
支持和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被2017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能够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2017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我省被列入18各建设试点之一,这为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的更好的机遇。
但作为一种全新概念或业态,目前依然处于摸索中,尚未形成足以为行业借鉴的发展模式。而且随着一些的房地产企业进军田园综合体,依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幌子,以旅游为目的,甚至以地产为导向开发建设田园综合体,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使得很多村庄消失了,田园、农耕文化可能在一些地方将很快消失。田园综合体的立脚点还应该在“田园”,没有田园也就没有文化根基,没有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因此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守法律和政策的底线。随着园综合体中的产业融合化,产业界限越来越模糊,政策的空间和弹性就越来越大,这也就导致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成了很多农村房地产开发,毁了田园,没了农业产业化,这与国家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关,充分吃透国家政策要求,必须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必须强化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严禁借开发利用之名,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必须依法依政策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特别是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2、要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的田园综合体。国家要求“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创业创新、绿色发展、完善功能”,第一条就是突出特色,因此建议吸取这些年各地的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要坚持依靠当地的特色和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农业特色,拉长产业链,突出发展亮点,让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提升行业吸引力,让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培育转化成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走全国泛滥、大同小异的步行街的老路,丢失当地的田园和农耕文化。
3、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做好农村多样化的种植习惯和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传承。国家倡导“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因此建议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载体,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民经纪人+农户+订单”等运作模式,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在保护好各地农业特色的同时做好产业融合、农民增收。
4、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三农新六产。积极探索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能力。以全面推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探索盘活资产、股份合作等新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努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升级版”。 同时,规范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工商资本有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增强农村建设发展的活力。